【本文】:
    清者濁之源,動者靜之基。
    人能常清靜,天地悉皆歸。
_________________

    澄浮下沈,上清下濁;起動止靜,不動則靜。動則濁,靜則清。如一杯水,有濁有清,如果搖晃,杯水混濁;杯水靜置,自然沈澱,上清下濁,自然分明。

    凡物皆有前後兩面,前後合一才能構成一物,故萬物無不負陰抱陽,有清有濁,相對而生;且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,清中有濁,濁中可自清;如無陰陽之相對,即無法成立,即所謂孤陰不生,獨陽不長;同樣的,獨清為絕對,稱為無餘,有清有濁為相對,稱為有餘。

    老子曰:「牝常以靜勝牡」,因雌性動物性靜,靜則柔順,雄性動物性躁,躁則易剛,柔克剛,所以雌性動物常能以靜征服雄性動物。又曰:「重為輕根,靜為躁君。」意為持重是克制輕浮的根本,清靜則為抑制躁動之君子。因持重則不輕舉妄動,清靜自然無欲,無欲則不躁動,不躁動則不輕舉妄動,因此守靜必須持重,持重才能恆靜。靜能勝燥,靜能制動,所以動中應求靜,以靜制動,動靜得宜。

    清靜是無欲的表現,躁動是有欲的表現。

    若能使心靈虛空至極點,復長保寂靜不動,就能使外誘不入,內欲不生,真知湧現,自性圓滿。如此,就可靜觀萬物循環往復,生生不息的道理。萬物眾多,各遂其生,然最後各歸其根源。萬物之生長是動的現象,而其本體是寂靜,所以其歸根稱為「靜」,即回復其原有之虛靜狀態,萬物復歸其靜體,即恢復其本命,返回其本來面目,所以稱為「復命」。

    復命是萬物的本能,也是自然的常道,所以說:「復命曰常」。能了悟常道的人,可稱為明道的人,所以說:「知常曰明」。

    因此人要歸根復命,長保內心的清靜,必須絕欲,無欲則無求,無求才能清靜自在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彌陀佛 的頭像
    阿彌陀佛

    自然無為

    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