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若水章》~

    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

    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,夫唯不爭,故無尤。

 

 

 

老子說:

    體悟道之聖人,其性如水,水善於利養萬物,又不與萬物相爭,常處眾人所厭惡而卑下的地方,卻能含垢納污而不瞋,所以最接近於道。

    水性柔弱,善於利養萬物,決之則流,壅之則止,所以不爭;水不居高潔處,常流積於卑下之處,藏污納垢,正是眾生所厭惡之處。

    水性近道,如聖人守道不違。人往高處爬,水往低處流,然道在低處,須向低處求,世人多好高騖遠,不能處眾生之所惡,能處尊處高,無法處卑居下,自然離道日遠,而不能近於道。

    聖人居於至善之地,恆安無危;他心靈虛靜深沈,無思無欲;他仁施萬物,不望回報;他言而有信,心誠不虛;他施政能興利除弊,使天下承平;他處事能曲直方圓,隨宜妙用;他行動善於把握時機,進退得宜。

    聖人具有「善利萬物而不爭」及「處眾人所惡」之水德,故能利惠萬民,而不與民爭利,所以沒有人會對他產生怨尤。

    不爭並非自我放棄的消極表現,而是具有利他的積極作為,亦即在不爭之前,已付出其力量,完成其貢獻,所作所為,完全利他而不為已。所以不爭不能視為消極,悲觀的思想,而是具有救世胸懷的積極思想。

    夫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而不瞋,人若能效法無私無我之水德,忍辱受苦而不恨,和光同塵而不流,應事接物而不染,則本性自然圓明,而近道矣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~南無無量壽佛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彌陀佛 的頭像
    阿彌陀佛

    自然無為

    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