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曰:

    你能使你的精神軀體與道合一,永不分離嗎?

    道須向內心求,向外求道,無異緣木求魚,所以修道之人,行住坐臥,語默動靜之間,必須與道契合,念念不離。換言之,即使精神軀體與道合一,永不分離,如此,自能外淨其根,內淨其心,外誘不入,內欲不生。

    你能凝聚你的氣,使其達於最柔和的境界,像嬰兒一般的純真自然嗎?

    人命在呼吸之間,人一口氣接不上來,生命就將結束,所以人以氣為生,有氣才有生機,才有力量,然人的氣如果過散則亂,過強則暴,所以必須凝集之,致柔之,使氣靜而不躁,弱而不強,自能平心靜氣,性情柔和。

    何以須專氣致柔呢?此因人有七情六慾,常心隨境轉,自暴其氣,致戕害其本性,不得安然自在,故必須變化氣質,使能常保柔和的境界,如嬰兒般的純真自然。

    你能清除心鏡中的塵垢,使其潔淨無瑕嗎?

    人心如鏡,當人甫出生為嬰兒之時,心鏡潔淨,無染無著,由於後天的習染,見聞愈多,知識愈富,心靈愈巧,機智外用的結果,導致欲望滋長,人心之欲多,彷彿鏡上之塵垢愈多,因此必須加以清除,始得重見光明,恢復人生本來的面目,就是真我。

    愛護人民,治理國家,你能清淨無為,純任自然嗎?

    愛民治國,應順其自然,無為而治,不可有為造作,因行有為之政,其愛民必不能周徧,其治國必不能均平。

    愛民之治,應使百姓受其愛而不知,安其治而不覺,使民於不知不覺之中,自化自正,自富自樸,此即無為之道也。

    你能在一切官能開閉收放之際,作到清靜柔弱的地步嗎?

    人之六根是情欲滋生之孔道,必須予以阻塞,以防止情欲之氾濫。如果不知節制,縱情恣欲,必然無救。

    然人之官能有其正常之功能,所以予以閉塞,並非使其不用,而是使其不妄用,能合於安靜柔弱之道,不受物欲所蒙蔽,不隨物欲而遷移。

    你能在自性圓明,通達無礙之際,而不任智取巧嗎?

    人類之本性本來淳樸無華,人人相待以誠,相安無事,無所用其心機智巧。

    而當人類社會崇尚機智權謀之後,詭詐虛偽之事由此而生,人與人之間,虛偽成風,鬥智成習,社會了無寧日,所以機智權術之濫用,是人性棄樸失真的主因。

    如何使人性返樸歸真,老子則主張絕聖棄智,此所欲絕棄者,乃世智辯聰之假聖假智,亦即覆蓋真知的假聰明,並非佛所謂之般若智慧。

    能絕之棄之,使其達於無知無欲的境界,就能返樸歸真,與道契合。

    人應以道為依歸,法道而行。道創生萬物,長養萬物,但它無私無我,不將萬物據為已有,不誇耀其能力,不望萬物回報,使萬物各遂其生,而不加以主宰,可稱為精微玄妙之大德。

    道既然有生養萬物之能,本可主宰萬物,但道卻不加主宰,任令萬物各遂其生,此即道長而不宰的偉大胸懷。

    道有不有、不恃、不宰之大德,故謂之玄德。

    世人貪著物欲之享受,熱衷名利之追求,凡事以自我為中心,私心澎脹,道心泯滅。

    但知逞強好勝,勾心鬥角,不知謙下退讓,在在背道而行,以致世道日下,人心不古。

    然欲挽救人類的喪樸失真,惟有人人以道為依歸,法道而行,始能收其功效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~南無無量壽佛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彌陀佛 的頭像
    阿彌陀佛

    自然無為

    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